高中生物学"DNA分子复制和表达”相关问题的探讨
1.DNA复制时是否有水产生 在学习细胞器时,一些教辅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: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、叶绿体、高尔基体、核糖体、细胞核,其中细胞核在DNA分子复制时产生了水。但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后,笔者认为"DNA分子复制时产生水”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。DNA分子在复制时,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,在相关酶的作用下,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。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前一个脱氧核苷酸的3’一羟基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5'一磷酸基团,经过酯化反应形成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。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三磷酸连续加到DNA链的3'一OH末端,同时释放焦磷酸。反应式如下: (dNTP)n+dNTP→(dNTP)n+1+PPi dNTP(脱氧核苷三磷酸) PPi(焦磷酸) 同样的,在DNA转录时,RNA聚合酶在模板上将核糖核苷三磷酸连接在一起,并发生如下反应: (RNA)n+dNTP→(RNA)n+1+ PPi→2Pi 综上,磷酸二酯键形成时没有水生成,DNA复制和转录时都没有水生成。 图片 2.DNA转录时是否需要DNA解旋酶 解旋酶,又称解螺旋酶,其作用是促进DNA双螺旋解开便于转录。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有核心酶和全酶两种形式,本身具有解旋酶活性,能促进DNA双螺旋的解旋。在转录过程中,全酶的σ因子具有解旋酶活性,首先使DNA部分解旋,当转录进入延伸阶段后,σ因子与核心酶解离,失去σ因子的核心酶通过改变构象结合在DNA上,并以较快的速度沿着DNA模板链移动,从而使转录泡前端不断解螺旋以暴露新的模板链序列。真核生物的转录除了需要RNA聚合酶以外,还需要许多被称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的协助。与RNA聚合酶Ⅰ,Ⅱ,Ⅲ相对应的转录因子分别称为TFⅠ,TFⅡ和TFⅢ。TFⅡ-F和TFⅡH就有解旋酶的活性,负责在转录过程中对DNA解旋。 图片 因此,转录需要解旋酶,但是解旋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蛋白质,而是一类有解旋活性的不同蛋白质。 3.mRNA翻译时是否需要酶的参与 图片 构成核糖体的两个亚基都是由分子量较大的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的。核糖体本身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,其中肽酰转移酶活性位点能催化肽键的形成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,肽酰转移酶是一种核酶。其最有力的证据来自Harry F. Noller设计的“碎片”反应,他利用该反应来测定肽酰转移酶的活性,即: CAACCA-fMet +嘌呤霉素→CAACCA-OH +fMet-嘌呤霉素 在合适的条件下,碎片反应可由大肠杆菌的50S亚基单独催化。当使用蛋白酶和SDS抽提后,50S亚基仍保留20%~40%的肽酰转移酶活性。然而用核糖核酸酶T1处理后,50S亚基的肽酰转移酶活性则完全丧失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,催化机理是由23SrRNA上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参与了催化过程。 因此,翻译过程需要酶的催化,核糖体本身就是一个多酶聚合体,其中23SrRNA具有关键的肽酰转移酶活性。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静 囡波湾生物 扫码查看更多 点击即为支持 觉得不错就给我个"在看"! 图片 |